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已经结束对俄罗斯的访问,回到平壤了。王毅外长也已经抵达了俄罗斯,在跟俄外长拉夫罗夫会面时,双方还互相通报了中美战略沟通,以及朝鲜领导人访俄的具体情况。
根据中俄朝在外交上的一系列动向来看,三国在东北亚加强联动,已经是大势所趋。对此,美国的感受分外复杂。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已经在马耳他,跟王毅主任讨论过了半岛问题,但得出的结论对美国而言,似乎不是很乐观。
美军这边,虽然一直没法与解放军展开高级别接触,但也有差不多的评估。美军最高将领,联席参谋长米利在最近的一次采访就直言不讳地表示,美国要尽全力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,不能重蹈大国战争的覆辙。
美军高层态度的变化,耐人寻味。毕竟前面几个月,美军内部有不少高级将领,都不约而同地渲染说,中国军事实力已经逼近美国,中美难免一战等等。当初面对这些带有鹰派色彩的言论,米利选择了沉默,一副听之任之的态度。但现在,他又主动强调,要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,显然是想把上述言论,往回收一收,避免给正在进行中的中美互动,造成预料之外的消极影响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朝鲜领导人访问俄罗斯的时候,多名军事高层随行,俄朝开展军事合作,几乎是板上钉钉。而且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朝鲜,都没有把美国发出的制裁警告放在心上。中国这边,王毅外长访俄期间,还着重强调,中俄关系不针对第三方,也不受第三方干扰,更不被左右,这很明显意有所指。
我们也知道,西方在国际外交场合一些涉及中俄关系的表态,总是夹杂私货,企图挑起中俄间的分化对抗。而中俄彼此通报了中美战略沟通,以及朝鲜领导人访俄的情况,这是在以实际行动,对外展现两国高度的战略互信。不排除在接下来的中俄战略安全磋商会议中,半岛问题,以及中俄朝三方联动,会被正式提上议程。
美国很可能也是这么认为的。我们也可以这么说,美国在东北亚摆出的高压态势,反而促成了中俄朝在东北亚的紧密协同,这一点美军可能有最直观的感受。中美一旦爆发冲突,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,不仅仅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简单。美国也没有自信,能在中美直接冲突中全身而退,胜负关系这时候并不重要,因为冲突的代价已经超出了美国所能承受的极限。整体来看,现阶段,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爆点,就是台海问题。而在王毅外长与沙利文为期两天的议程内,台海问题也是谈得最久的那一个。这足以说明很多。
这里还要补充一句,米利虽然一边强调不能与中国爆发冲突,一边又表示,美军有能力在台海面对解放军。这种言论,带有一定的投机色彩,想要同时讨好美国内部的两拨人,一派是主张中美沟通,维持现状的,另一派就是那种立场强硬的激进政客。当然,要是站在美国的角度,这两种言论看似有矛盾的地方,但却能迎合美国目前在对华外交中的政治正确。
而这种矛盾的根源,恰恰来源于拜登政府对华战略在逻辑上的自我冲突。既要和中国发展关系,又要遏制中国,插手中国内政,这种做法注定难以长久,也让管控中美分歧的难度数倍提升。拜登政府也许觉得自己的外交水平,可以在钢丝上保持危险的平衡,但这种做法,很难得到中国这边的配合,所谓的“保持平衡”,自然无从说起。
此外,米利发表这番言论,也有为中美军事交流铺垫的意图。马耳他王沙会之后,美国方面也承认,中美这次战略沟通,让美国看到了两国军方重启沟通的“少量可能”。虽然只是少量,但美军不会轻易错过这次机会。所以,米利这时候要把整体口风往回收,也是在不得罪国内鹰派的前提下,尽量为中美军事对话营造一种积极氛围。不过,从我们的立场出发,仅仅是言论上的表态,可能还是不够的。像是这次中美战略沟通之前,美国这边临时取消黄海军演,这个才算是有助于减少误判的实质性举动,
从全局来看,中国保持自己一贯的外交节奏,而在“一带一路”高峰论坛举办前,迎来了新一轮的爆发期,通过多种渠道,先后与欧盟、东南亚、美国、俄罗斯等国,进行了密集互动。这些都是摆在台面上的。而美国主要关心的,就是中俄朝三方的接触,毕竟现在美国在亚太搞同盟,就是把中俄朝当成假想敌。即便中俄朝加强合作,不针对第三方,美国自己也会主动对号入座。